查看原文
其他

当代青年摄影师在关注什么?

蒋得好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-07-12

一说起中国的摄影师,大家的脑海一定会冒出王文澜、王福春、张照堂、吕楠等等一系列大师的名字,他们用直抵人心的影像,记录着当时正在快速变迁的中国。

 

其实除了这些光环满满的大师之外,当下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人在坚守着自己摄影梦。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,相机已经不再像十几年前那么稀有,摄影已慢慢演变成了一个门槛不那么高的艺术门类,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摄影中来。现代的青年人,已不再像老一辈的摄影家一样,他们能够在摄影领域有所造诣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。尽管如此,他们依然在用相机关注和记录着自己感兴趣的事物。

 

与老一辈摄影大师记录社会变迁的史诗级影像不同,当代青年们关注的话题正在发生变化。除了记录社会和历史之外,他们也开始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内心,以及更加广阔的外部世界。

 

他们中有人将镜头对准了

心中未曾磨灭的梦想

 

丁洲,一位来自重庆的青年摄影师。大学学的动画,毕业后开始做影视后期,那时的他满脑子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。由于工作需要他开始学习摄像。但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,让丁州越发觉得乏味,他本以为自己的生活会这样一直平庸下去。

 

25岁那年,他偶然间拿起相机,突然间觉得原来那些梦想一直都还在,还没离自己远去,于是他开始用摄影“造梦”。对他来说,摄影是能够打通现实和梦境的一座桥梁。它既能够反映现实,还原眼睛所看到的景象,也能够超越现实,带领自己达到梦境的彼岸。

 

进过反复的摸索和尝试,丁洲最终在自己搭建微缩模型中,找到了自己梦中的样子。从黑暗童话,到蛮荒秘境,再到世界末日。在他的作品《造梦师》中,他就是世界的造物主。

 

《造梦师》

(部分)


 

有人用镜头和影像记录着

家乡的变迁

 

张亮,甘肃定西人。他的父亲曾在镇上开了近三十年的照相馆,但却从不教他照相,因为他父亲觉得照相没什么前途,不想让他重蹈覆辙。但是摄影在孩童时期的张亮心中,已经留下了一颗无论无何都要萌发的种籽。2009年,他用攒了大半年的工资,买了自己的第一台单反相机,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。2011年,因工作关系他被调到了北京,他发现这里有各种学习的机会,于是他开始通过报班、看展、参加讲座来积累摄影知识。

 

后来,当他再次回到故乡将台河时,他发现记忆中的故乡已经开始慢慢的变迁和消失,于是他开始下定决心,用镜头记录下故乡当下的样子。他用父亲的“春光照相馆”里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为线索,开始创作《春光照相馆 照相、照片、家与村》,他用这组作品记录了故乡的亲人、村舍、山川、河流,以及他们的当下和过往。

 

《春光照相馆 照相、照片、家与村》 

(部分)



有人用双脚和镜头体验着

精彩又未知的世界

 

刘丹,四川人。热爱在全世界流浪的他,带着相机一路走一路拍,色达、金川、甘肃、青海、云南、尼泊尔、斯里兰卡……数不清的城市和地区都成为了他镜头下的独特风光。手中的相机是他心灵的渲染和延伸,让他在独处时不再感到孤的,还让他拥有了探索世界的勇气和信心。

 

火人节是刘丹摄影路上一直向往的地方,为了拍摄火人节他做了接近一年的准备。2017年的8月,他终于来到美国内华达州黑石沙漠的腹地,亲身经历了这场由民间自发组织,以美国本土文化为主,包含和融合其他多种文化形式的盛会。来自世界各地的的艺术形式在这里汇聚。他用近十天的时间深入探索了这个过程,并完成了这组《Burning man的黑白世界》。作品记录了这个沙漠中的临时城市从建造到极速消亡的过程,以及几万参与者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表现出的团结,分享的精神和对自由的本能追求。

 

《Burning man的黑白世界》

(部分)

 

 

还有人用影像记录着

平凡工作岗位中的点滴感动

 

邵广红,她是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镇的一名乡村小学的教师。大约在六年前,她开始用照片记录身边的孩子们。邵广红除了日常代课外,还担任着班主任的职务,所以每天都跟孩子们在一起,孩子们的纯真和善良默默地感染着他,让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。

 

邵广红儿时的村子很闭塞,家里很穷,所以她的童年几乎没留下任何影像。为了弥补这种遗憾,她决定记录孩子们的童年。他希望能用《我的孩子们》这组作品记录下孩子们的温暖和善良,并且能够将他的这份感动传递下去,温暖更多的人。


《我的孩子们》 

 (部分)



像他们这样的青年摄影师,在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中还有很多,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相机,记录着自己对于青春和未来的迷茫与探索,对于大千世界的好奇和热爱,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追问,对于小生活、小情趣的专注和记录。

 

 

为了发掘、培养、推介我国热爱摄影、致力创新的青年摄影人,给青年摄影人以成长成才的平台,中国摄影家协会自2011年起,便成立了全国青年摄影大展,到目前为止,已经举办了三届。通过青年大展,共推荐和展示了400余位中国青年摄影师的作品,其中王远凌、邸晋军、张巍、叶文龙、魏征、米玉明等等,更是成长为了中国一线摄影师的中坚力量。相信我们的青年摄影师,一定能在继承老一辈摄影家意志的基础之上,在努力学习和实践摄影的过程中,记录下属于新时代的精彩影像。

 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c0681g03sb0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宣传片


本次大展已经在策展人袁钦玲的带领下,完美的呈现在了北京中国摄影展览馆,展览将展出到6月20日。下面,让我们通过策展人的视角,一起感受青年影像的气质。

 

策展人语

袁钦玲

 

5月份接到为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策展的任务时,我深感责任重大。从第一届跟到第三届,又是三届作品集的编辑,我太熟悉青年大展了,也有太多的情感倾注其中。

 

每个展览都应该有自己的气质。在我心中,青年摄影大展作品的气质是:创作题材多元、丰富,摄影语言自我、创新,而18-40岁的征稿年龄要求,使得最终入选的作品在元气满满活力充沛之中,不乏稳健成熟之作。那么,现场展览的气质也应该如此。

 

每个策展人也都有自己的气质。随着年岁增长,我的困惑并没有减少,但是在困惑之中懂得了劝自己一句“顺其自然吧!”另外,时间让我越来越包容,越来越理解他人。个人比较偏爱安静、有张力的作品。

 

综上,对于这个展览,我要做的,就是把作者(特别是重点作者)的创作理念和我对作品及展览的理解实现最大程度的结合,实现恰当地表现、表达。

 

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曾经说过:一个艺术家必须像上帝创造世界那样无形却又无所不能。他应该被处处感到却又处处不见踪影。此外,艺术必须超出个人情感与神经质的敏感。时间赋予它无情的方法与物理学的精确。

 

我想,这也是策展人应该追求的境界。

 

观展时,如果你忘记我,体会到青年大展的气质,沉浸于青年摄影师的表达中,那么谢谢你,我想要的,实现了。

 

 我这次的策展工作告一段落。后面,请大家指正。




 更多阅读 

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(第91期)

回看5年前备战高考学生的身影,和现在没什么差别

跟王庆松学学当代摄影的那些事儿

访谈 | 王伟涛:扎根世界屋脊六年,他把西藏拍成了乡愁

特约中国摄影师 | "中外摄影对着拍"续航再征

摄影课 | 在爱德华·霍普的绘画中,寻找摄影的启示

这个外国女人拍的大熊猫你一定见过

有一种摄影视角,叫做飞行员的视角


编辑:蒋得好

长按关注
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